胝怎么读
1、胝:读音为(zhī)。指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比如有一句“头面顶礼七俱胝”,这个俱胝,是梵文koi的音译,当代汉音应为勾帝(帝为卷舌音),是古印度数字系统内最大的数字,意译千万,有时泛指不确切的庞大数字。
2、在佛经的语境中,胝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。它源于梵文,发音为zhī或在某些翻译中被音译为ko?i,现代汉语中则通常读作zhī。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手脚掌上形成的厚厚皮肤层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茧子。
3、胝怎么读如下:胝的读音是zhī。字体结构:左右结构。表达意思:指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词性:通常在句中作名词,作为主语或宾语。例句:他们胼手胝足用这块地盖了个小学校。组词介绍 胼手胝足:拼音是pián shǒu zhī zú,意思是手脚生茧。形容劳动十分辛勤。
4、胝的读音是zhī,意思是指手、脚掌因摩擦所产生的厚皮。胝字共有9画,笔画顺序为: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竖提、横、斜钩、点。详细字义:名词 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胝,_也。《说文》胝,胼胝。《玉篇》胝,皮厚也。《广韵》耕耘树艺,手足胼胝。
5、「胝」是一个汉字,读音为「zhī」。这个字的意思是指人体皮肤表面上硬化的部分,通常出现在手掌、脚底等部位。也就是俗称的「茧」。这个字常出现在医学、运动领域的文章中,特别是在对手脚损伤护理方面。
6、胝读作zhī 。释义:见〖胼胝〗。部首:月。笔画: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竖提、横、斜钩、点。组词:胼胝[pián zhī]又称为老茧。胼胝体[pián zhī tǐ]它是联络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板。骈手胝足[pián shǒu zhī zú]谓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。
月字加并字读什么
胼 pián 解释:胼胝: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胼胝体: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
月字加并字读什么——答案:胼 pián。胼 【解释】 〔胼胝〕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 〔胼胝体〕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【组词】胼胝 [ pián zhī ] 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;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。
月字旁边一个并字是:胼 读音: [pián]释义:〔~胝〕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〔~胝体〕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组词:胼挛[ pián luán ]:手足蜷曲,不能伸展自如。胼手胝足[ pián shǒu zhī zú ]: 手脚上磨出老茧。
[pián]〔~胝〕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〔~胝体〕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
胼 【拼音】:[pián]【字义】:〔~胝〕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〔~胝体〕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
月低去掉单人旁怎么念
1、piánzhī 趼子(jiǎn·zi)。趼子 jiǎn zi 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。也作茧子。也说老趼。
2、月低去掉单人旁念“胝”字。胝 zhī 【名】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〖callus〗胝,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胝,胼胝。——《玉篇》胝,皮厚也。——《广韵》耕耘树艺,手足胼胝。——《荀子·子道》百胝存楚,居今观古,曾何足云。
3、偦 拼音:xū 部首:亻,部外笔画:9,总笔画:11 ; 繁体部首:人,部外笔画:9,总笔画:11 五笔86&98:WNHE 仓颉:ONOB 笔顺编号:32521342511 四角号码:27227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+5066 ◎ 古同“胥”。◎ 古代掌管捕捉盗贼的小官吏。
4、脩 xiū (1)(形声。从肉,攸(yōu)声。本义:干肉)(2)同本义(加姜桂等香料,捶制而成) [dried meat]脩,脯也。――《说文》三问皆脩。――《周礼·掌客》取糗与腶脩。――《仪礼·有司彻》枣栗段脩。――《礼记·昏义》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
5、单人旁加月 这个字是 仴 读音:[wò]部首:亻 五笔:WEG 释义:古地名。
胝的拼音
胝的读音是zhī。字体结构:左右结构。表达意思:指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词性:通常在句中作名词,作为主语或宾语。例句:他们胼手胝足用这块地盖了个小学校。组词介绍 胼手胝足:拼音是pián shǒu zhī zú,意思是手脚生茧。形容劳动十分辛勤。胳胝儿:拼音ɡē zhī ér,趼子,俗称老茧。
胝 拼音:zhī胝 部首:月笔顺:ノフ一一ノフ一フ丶 释义:〔胼~〕见“胼”。
是胝字念 [zhī]胝,拼音zhī,指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部首笔画 部首:月 部外笔画:5 总笔画:9 五笔:EQAY 郑码:QRS 仓颉:BHPM 四角号码:72240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:U+80DD 解释 【名】胼胝。胝,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胝,胼胝。——《玉篇》胝,皮厚也。
胝拼音如下:[zhī]胝 释义: 见〖胼胝〗。胝,汉语二级字, 、 读作胝(zhī),指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部首笔画 部首:月 部外笔画:5 总笔画:9 五笔:EQAY 郑码:QRS 仓颉:BHPM 四角号码:72240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:U+80DD 解释 【名】胼胝。胝,腄也。
胝的拼音为zhī。释义 指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组词释义 累胝:谓手足重茧。形容辛劳。起源于宋姚宏注“重茧,累胝也。”胼手胝足:手上脚上都生出了老茧。形容长期地辛勤劳作。
这个怎么读胝?
胝:读音为(zhī)。指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比如有一句“头面顶礼七俱胝”,这个俱胝,是梵文koi的音译,当代汉音应为勾帝(帝为卷舌音),是古印度数字系统内最大的数字,意译千万,有时泛指不确切的庞大数字。
胝的读音是zhī,意思是指手、脚掌因摩擦所产生的厚皮。胝字共有9画,笔画顺序为: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竖提、横、斜钩、点。详细字义:名词 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胝,_也。《说文》胝,胼胝。《玉篇》胝,皮厚也。《广韵》耕耘树艺,手足胼胝。
拼 音 zhī 部 首 月 笔 画 9 基本释义 〔胼~〕见“胼”。
左面是月字头字,右面是并字读什么?
拼音:pián 部首:月 笔画:10 五笔:EUA、EUAH 基本释义:〔~胝〕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〔~胝体〕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
月字旁边一个并字是:胼 读音: [pián]释义:〔~胝〕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〔~胝体〕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组词:胼挛[ pián luán ]:手足蜷曲,不能伸展自如。胼手胝足[ pián shǒu zhī zú ]: 手脚上磨出老茧。
[pián]〔~胝〕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〔~胝体〕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
胼胝,这个汉字读作zhī,拼音为ㄓ。它的部首为月,简化部首笔画数为5,总笔画数为9。在繁体字中,部首为肉,部外笔画数同样为5,总笔画数保持不变。五笔86及98输入法代码分别为EQAY,仓颉输入法代码为BHPM。笔顺编号为351135154,四角号码为72240,对应的Unicode编码为CJK统一汉字U+80DD。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