蚱的组词和部首
1、蚱的拼音:zhà。部首:虫。音序:Z。组词:蚱蝉、蚱蜢、蚱娘。蚱蝉:zhà chán,蝉的一种。体大,色黑,有光泽,翅透明,鸣声直而长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虫三·蚱蝉》:“夏月始鸣,大而色黑者,蚱蝉也。又曰蝒,曰马蜩。《豳》诗‘五月鸣蜩’者是也。”蚱蜢:蝗属农业害虫。
2、zhà 部 首 虫 笔 画 11 五 行 金 繁 体 蚱 五 笔 JTHF 生词本 基本释义 〔~蜢〕昆虫,身体绿色或褐色,触角短,不能远飞,对农作物有害。〔~蝉〕蝉的一种。〔蚂(mà)~〕见“蚂3”。相关组词 蚂蚱 [mà zha]蝗虫的俗称。蚱蝉 [zhà chán]俗称知了。昆虫。
3、蚱的组词和部首如下:部首:虫。组词:蚱蝉[zhà chán] 动物名。昆虫纲蝉科。体长约四公分,色黑,翅膀透明。夏天早上始鸣,其声直而长。喜欢栖息在橘子树上。蚱蜢[zhà měng] 别名“蚂蚱”,为蝗科昆虫稻蝗是害虫,吃稻叶等。蚱娘[zhà niáng] 方言。蝉。蚱虫[zhà chóng] 即蚱蜢。
蚱的多音字
1、zhà 部 首 虫 笔 画 11 五 行 金 繁 体 蚱 五 笔 JTHF 生词本 基本释义 〔~蜢〕昆虫,身体绿色或褐色,触角短,不能远飞,对农作物有害。〔~蝉〕蝉的一种。〔蚂(mà)~〕见“蚂3”。相关组词 蚂蚱 [mà zha]蝗虫的俗称。蚱蝉 [zhà chán]俗称知了。昆虫。
2、合奏出震耳欲聋的高音交响乐。 解释:昆虫,象蝗虫,常生活在一个地区,不向外地迁移。危害禾本科、豆科等植物,是害虫。
3、读音[ mà ]的组词:蚂蚱、蚂蚱肚 读音[ mā ]的组词:蚂螂 读音[ mǎ ]的释义:〔蚂蟥〕环节动物,身体长形,稍扁,黑绿色,尾端有吸盘。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,吸食人畜的血液。亦称“马鳖”、“水蛭”。读音[ mà ]的释义:〔蚂蚱〕“蝗虫”的俗称。
蚱怎么写
1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、横 蚱拼音:zhà,笔画数:11画,部首:虫。■ 基本字义 〔蚱蜢〕昆虫,身体绿色或褐色,触角短,不能远飞,对农作物有害。 〔蚱蝉〕蝉的一种。 〔蚂(mǎ)蚱〕见“蚂3”。
2、蚂蚱写:蚂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横折、竖折折钩、横。蚱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。蝗虫是蝗科蝗属的昆虫动物,全身通常为绿色、灰色、褐色或黑褐色,后腿肌肉发达,后足腿节粗壮,适于跳跃,强大的弹跳能力使它们成为跳跃能手。
3、フ一,一丶ノ一,一一 笔顺读写:竖折横竖横捺撇横竖横横 蚱字中文解释:蚱 zhà(ㄓㄚˋ)〔蚱蜢〕昆虫,身体绿色或褐色,触角短,不能远飞,对农作物有害。〔蚱蝉〕蝉的一种。〔蚂( mǎ )蚱〕见“蚂3”。
4、蚱字的写法: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。蚱【zhà】。蚱蜢。昆虫,身体绿色或褐色,触角短,不能远飞,对农作物有害。蚱蝉。蝉的一种。蚱蜢:蝗虫,直翅目蝗科动物,别称为蚂蚱、草蜢等。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,分布于热带、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。
5、蚱的拼音 [zhà]部首:虫 笔画:11 五笔:JTHF 五行:金 解释:〔~蜢〕昆虫,身体绿色或褐色,触角短,不能远飞,对农作物有害。 〔~蝉〕蝉的一种。 〔蚂(mà)~〕见“蚂3”。“蚱”,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,普通话读音为zhà,最早见于《说文》时代,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