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边是木字右边是斥字这个字读什么和组词
柝柝 tuò,部首: 木 部首笔画: 4 总笔画: 9 柝 tuò 【名】(形声。从木,橐声。本义:巡夜打更用的梆子)同本义〖watchmansclapper〗夕击柝而比之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宫正》鲁击柝闻于邾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大夫击门,士击柝。
chi的第四声汉字中,包括了“斥”字,这个字的笔画为5画,常见组词有斥责、训斥、斥力、斥资、斥巨资等。另外还有“敕”字,它的笔画是11画,组词包括敕勒、敕勒川、敕勒歌、敕令、敕造、敕木山等。而“叱”字也是chi第四声的汉字之一,它的笔画同样是5画,组词有叱咤、叱咤风云、叱责、叱咄等。
读音为:bìng,是并字的异体字写法,读音和意思与并字完全相同,只是写法不同,打不出来,如下图:并拼音:bìng 释义:合在一起:归~。合~。把三个组~成两个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:~蒂莲。我们手挽着手,肩~着肩。
柝的拼音组词
柝读作tuò,从木,橐声。本义指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
柝的拼音是tuò,组词有金柝、击柝、宵柝、铃柝、柝击、严柝、霜柝、夜柝、靖柝、柝居。金柝 部首:木。结构:左右。笔画:9画。笔画顺序: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撇、横、竖、点。释义:旧时打更用的梆子。多用空心木头或竹子做成。
柝拼音读法为tuò。释义 旧时打更用的梆子。多用空心木头或竹子做成。出处 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五年》。范宁注:“柝,两木相击。”组词释义 抱关击柝:关:指城门。柝:巡夜的人所敲的木梆。看守城门,打更巡夜。借指守关巡夜的小官吏。也泛指卑贱的小事。
柝怎么读?
1、柝读作tuò,从木,橐声。本义指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
2、柝拼音:tuò。基本释义:旧时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百科释义:柝部首笔画tuò 部首:木 部外笔画:5 总笔画:9五笔86:SRYY 五笔98:SRYY 仓颉:DHMY笔顺编号:123433124 四角号码:42941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67DD基本字义古代打更用的梆子:“朔气传金柝”。古同“拓”,开拓。
3、沈烽静柝【shěn fēng jìng tuò】:亦作“沉烽静柝”。烽火熄灭,柝声寂静。喻边疆无战事。唐玄宗《明堂乐章·舒和》:“偃武修文九围泰,沈烽静柝八荒宁。”重关击柝【chóng guān jī tuò】:设置重门,击柝(木梆)巡夜。指警戒森严。
4、柝读tuò 基本释义:旧时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笔顺: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撇、横、竖、点。相关组词有击柝、边柝、里柝、柝击、金柝、霜柝、城柝、鸣柝、弛柝、鞞柝、警柝、鼓柝、柝柝、靖柝等。
5、读音:tuò 同音字: 拓 tuò、跅 tuò、 涶 tuò 柝 tuò 〈名〉形声。从木,橐声。本义: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《韵会》闼各切,音托。《易·下系》重门击柝,以待暴客。《左传·哀七年》鲁击柝,闻于邾。《徐铉曰》谓判两木夹于门为机,相击以警夜也。
6、柝拼音读法为tuò。释义 旧时打更用的梆子。多用空心木头或竹子做成。出处 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五年》。范宁注:“柝,两木相击。”组词释义 抱关击柝:关:指城门。柝:巡夜的人所敲的木梆。看守城门,打更巡夜。借指守关巡夜的小官吏。也泛指卑贱的小事。
柝拼音怎么读
柝拼音:tuò。基本释义:旧时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百科释义:柝部首笔画tuò 部首:木 部外笔画:5 总笔画:9五笔86:SRYY 五笔98:SRYY 仓颉:DHMY笔顺编号:123433124 四角号码:42941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67DD基本字义古代打更用的梆子:“朔气传金柝”。古同“拓”,开拓。
柝字的拼音是tuò。柝字的基本释义:旧时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柝字的笔顺是横,竖,撇,点,撇,撇,横,竖,点。相关组词有击柝、边柝、里柝、柝击、金柝、霜柝、城柝、鸣柝、弛柝、_柝、警柝、鼓柝、柝柝、靖柝等。
柝 拼音:[tuò]部首:木 释义:古代打更用的梆子:“朔气传金~”。古同“拓”,开拓。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