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有哪些带偏旁的字

“皮”字旁的字有:皮、皱、颇、皲、皽、皯、皵、皴。释义:皮pí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:皮毛。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:裘皮。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:封皮。书皮。表面:地皮。薄片状的东西:豆腐皮。韧性大,不松脆:花生放皮了。不老实,淘气:顽皮。指橡胶:胶皮。

带“皮”字偏旁的有皱、皲、皯、皹、皲、皱、皵、皳、皻、皰、皶、皽、皷、皴、皼、颇、皾等。颇[pō]偏;不正:偏~。很;相当地:~佳。~为费解。~感兴趣。~不以为然。紴[bō] [bì]绦属。锦类。水波锦文。

皮、皯、皱、皲、皳、皴、皵、皹、皶、皷 皮 拼音:pí 释义: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。组词:表皮、脸皮、獭皮、皮实、革皮 皯 拼音:gǎn 释义:皮肤黧黑枯槁。组词:皯黣、皯霉 皱 拼音:zhòu 释义:脸上起的褶纹。

皮偏旁的字有有皱、皲、皯、皹、皲、皱、皵、皳、皻、皰、皶、皽、皷、皴、皼、颇、皾等。

皲是多音字吗

皲不是多音字。皲 [jūn]组词:皲裂、皲瘃、炙肤皲足、皲坼、皲手茧足。皲裂 皲裂一般指手足皲裂。手足皲裂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干燥和裂纹,伴有疼痛,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。本病既是一些皮肤病的伴随症状,也是一种独立的皮肤病。好发于秋冬季节。

皲不是多音字。皲”,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,普通话读音为jūn,最早见于秦朝说文时代,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“皲”的基本含义为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,如皲裂。“皲”,初见于秦朝说文时代,皮表意,表示皮肤裂开;军表声,兼表皲裂的皮肤如军队通过后地上留下的纵横交错的车辙。

不是多音字“皲”,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,普通话读音为jūn,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“皲”的基本含义为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,如皲裂。在日常使用中,“皲”常做动词词,表示手足的皮肤冻裂。笔画顺序:点、横钩、横、撇折、竖、提 、横钩、撇、竖、横钩、捺。

“皲”和“皲裂”的区别是什么?

1、皲字表示,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,组词后称“皲裂”。意思相同。

2、指代不同 皴裂:皮肤裂开。皲裂:皮肤开裂。龟裂:皮肤破裂。出处不同 皴裂: 唐代·李延寿《南史·梁纪中·武帝下》:“执笔触寒,手为皴裂。”白话译文:在寒冷的天气里握着笔,手都被冻得皮肤开裂了。

3、龟用于“龟裂”时与“皲裂”的“皲”是“同义假借”,进而“音义互通”。皲和龟使用都比较早。皲是形声字,与皮肤有关,所以“从皮”,读作“军”声。古代从军的战士,手足容易皲裂,所以也“从军”。后来引申的田土龟裂,就只用龟裂,不能用“皲裂”。龟释义 [ guī ]爬行动物。

4、皲:皮肤的线性裂开或沟裂,尤指发生在口角和肛门周围的裂纹。皯:gǎn,是汉字,解释为面色枯焦黝黑。皵:què,意思为树皮粗糙坼裂:“(梧桐)树似桐而皮青不皵,皮肤皲裂,与他人不和睦。皳:qiú,古同“毬”,古代的一种皮球。皻:多音字:cǔ 皮肤粗糙皲裂。zhā 古同“齄”。

军加个皮念什么

1、一个皮一个军 皹 拼 音 jūn 部 首 皮 笔 画 14 五 笔 HCPL 基本释义 古同“皲”。

2、皲jūn 部首笔画 部首:皮 部外笔画:6 总笔画:11 五笔 86:PLHC 五笔98:PLBY 仓颉:BQDHE 笔顺编号:45152153254 四角号码:34547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+76B2 基本字义 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:~裂。详细字义 〈动〉 手足的皮肤冻裂 [skin chaps]。如:皲瘃(皮肤受严寒而坼裂成疮。

3、皲 读音:[jūn]部首:皮五笔:PLHC 释义: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:~裂。